曾几何时,我们以为“富养”就是给家人更好的物质条件,给孩子更优渥的成长环境。直到走过半生,经历了生活的起伏,才蓦然明白:人到中年,最该富养的,是自己的情绪。
有人说,中年是道分水岭。稍不留意,生活就会上演一场又一场的兵荒马乱。工作的压力、家庭的责任、健康的隐患,如同三座大山压在肩头。而情绪,就像暗流涌动的地下河,表面平静,内里却早已波涛汹涌。
认识一位45岁的前辈,是朋友圈里公认的“成功人士”。有房有车,事业有成,是旁人羡慕的对象。可不久前,他突然住进了医院。医生说,这不是身体上的疾病,而是长期焦虑抑郁导致的“情绪感冒”。
原来,这些年他一直在人前维持着完美形象,把所有的压力、委屈、疲惫都藏在心里。白天谈笑风生,夜晚辗转难眠。最终,情绪的反噬来得猝不及防。
现实生活中,多少人像他一样,把好脾气留给外人,把坏情绪带回家中?我们总以为压抑一下、忍耐一下就能过去,却不知情绪就像堤坝内的洪水,积累到一定程度,必然会寻找出口。
中年以后,渐渐明白一个道理:生活从来不是完美的,我们也不必一直坚强。
允许自己偶尔的脆弱,承认自己能力的局限,接受生活的不如意。这不是妥协,而是与自我达成和解的开始。
有位心理咨询师朋友分享过一个方法:每天睡前,给自己五分钟的“情绪整理时间”。写下当天的烦恼,然后告诉自己:“今天辛苦了,这些情绪我收到了,明天再继续。”
简单的一个动作,却能让情绪有处安放。因为我们对待情绪的方式,正是我们对待自己的方式。
《黄帝内经》有言:“怒伤肝,喜伤心,思伤脾,忧伤肺,恐伤肾。”现代医学也证实,70%以上的身体疾病都与情绪有关。
当你发现,皱纹不知不觉爬上眼角,白发悄然出现鬓边,就会明白:养情绪,其实就是养命。
一个情绪稳定的人,往往睡眠更好、食欲更佳、免疫力更强。他们不是没有烦恼,而是懂得如何与情绪共处。
第一,给情绪留白
再忙,也要有自己的时间。哪怕是发呆片刻、听一首歌、泡一壶茶。这些看似无用的时光,恰恰是情绪的缓冲带。
第二,找到情绪的出口
运动、写作、绘画、园艺......总有一种方式,能让你的情绪自然流淌。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宣泄通道,让情绪有去处,而不是积压在心底。
第三,学会情绪断舍离
远离消耗你的人和事,拒绝无谓的精神内耗。你的情绪很贵,要留给值得的人、值得的事。
人到中年,最好的活法是:物质极简,精神丰盈,情绪稳定。
我们无法控制外界的变化,但可以调整内心的波澜。当你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,就会发现,很多曾经困扰你的问题,早已不再是问题。
富养情绪,不是自私,而是对自己最大的慈悲。一个情绪富足的人,才能给家人真正的温暖,才能走过中年这片海,抵达更开阔的人生彼岸。
愿你我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,修炼一颗平静的心。养好情绪,养好余生。
因为,养情绪就是养命。
发布于:浙江